10月15日晚,通识教育学院在望岳楼诸子厅成功举办了以“遵义会议——中国革命的生死转折”为主题的天问论坛·通识教育名家讲座。该讲座由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执行会长、全国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薛广洲主讲,通识教育学院副院长夏卿主持。张家界学院书记王宾吾、副校长袁启君、张家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以及来自各学院的360人学子参加此次讲座。
薛教授指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军事指挥上的严重错误,中央红军主力被迫撤出中央苏区,实施战略转移。在长征途中,湘江战役使得红军兵力锐减,党和红军内部对其军事路线产生普遍怀疑与强烈不满。中国革命到了生死忧关的节点。在此紧要关头,毛泽东先后在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等一系列重要会议上,提出放弃原定计划,转向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贵州进军的主张。这一符合实际形势的战略建议,逐渐得到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等中央多数领导人的认同,不仅扭转了红军的行动方向,也为之后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准备。
接着,薛教授深入剖析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他援引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的权威论述指出,这次会议不仅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更标志着党开始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问题,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打开了道路。他特别提到,遵义会议后形成的“三人团”军事领导机制,为四渡赤水等战略奇迹提供了组织保障,这一制度创新对当代国家治理仍具有启示价值。
薛教授进一步结合新时代背景,提出“转折精神”的现实转化路径。他以苏联解体为镜鉴,警示代际传承与制度创新的重要性。同时他也强调,00后、10后作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需继承遵义会议“实事求是、敢于斗争”的精神内核,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勇担使命。
讲座最后,薛教授以长征精神的三个维度进行总结:坚定信念是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支撑,团结协作是突破重围的力量源泉,改革创新是持续发展的动力引擎。他特别引用邓小平关于“关键是做好自己的事”的论述,寄语青年学子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在民族复兴征程中书写时代答卷。
录入:乐婕
一审:胡烨
二审:夏卿
三审:麻明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