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晚,天文论坛•通识教育名家系列第264场讲座“湘西与神秘文化”在望岳楼诸子厅举行。本次讲座由文学院教授田茂军主讲,胡烨主持。
田茂罗教授在本次讲座中围绕湘西地区的地理环境、行政架构及文化特质,系统剖析了其神秘文化的历史渊源与人文内涵,倡导以科学态度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吸引了众多高校师生及文化爱好者参与。
地理与文化交融孕育独特文明。田教授以湘西的地理位置为切入点,指出湘西地处湖南西部,涵盖张家界、凤凰古城等核心区域,其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的自然环境为神秘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土壤。他强调,湘西不仅是土家族与苗族的聚居地,更是多民族文化交流的熔炉,其歌舞艺术、婚俗礼仪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梯玛祭祀”“苗族古歌”等,均体现了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民族智慧。
破除刻板印象,重塑文化认知。针对外界对湘西的误解,田教授以影视作品《乌龙山剿匪记》为例,指出历史叙事被片面化的问题。他强调,湘西并非“土匪窝”,而是孕育了沈从文、黄永玉等文化巨匠的热土。通过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凤凰古城等名片,湘西正以生态与人文并重的形象走向世界。田教授还呼吁加强方言保护与老年人无障碍设施建设,让文化传承更具包容性。
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双轨并进。讲座重点介绍了湘西地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包括土家族“西兰卡普”织锦、苗族银饰工艺及传统节庆习俗。田教授分享了吉首市苗寨通过“非遗+旅游”模式实现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指出交通改善、传统建筑保护与文化体验项目的融合,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更增强了少数民族文化的自信心。他特别提到,苗族“坐堂歌”等民俗活动,正以创新形式融入现代文旅场景,成为连接传统与当代的桥梁。
解构神秘现象,回归科学认知。针对“赶尸”“放蛊”等广受关注的神秘现象,田教授结合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揭示其背后的社会逻辑与文化心理。他指出,赶尸实为晚清民国时期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尸体运输职业,而放蛊传说则源于民间对巫术的想象与文学加工。田教授呼吁公众以批判性思维辨析文化表象,通过实地考察与学术研究还原历史真相,避免猎奇心理对文化传承的干扰。
科学态度引领文化未来。在互动环节,田教授就大学生如何理性看待神秘文化提出建议,鼓励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培养独立判断力。讲座最后,他总结道:“湘西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缩影,唯有以科学精神解码其神秘面纱,方能守护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为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注入力量。”
录入:杨婷
一 审 :胡烨
二 审 :夏卿
三 审 :倪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