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一流大学合唱团的途径
4月24日晚,通识教育学院在音乐厅成功举办了以“建设一流大学合唱团的途径”的主题讲座。本场讲座由中国高校合唱委员会主席、著名合唱指挥艺术家、天津大学艺术教育中心主任、天津大学教授任宝平主讲,张家界学院院长简德彬主持。
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简院长便指出,在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体验往往容易被忽视,甚至出现贫乏现象。面对这样的挑战,“美育浸润行动”应运而生,旨在通过艺术之美滋润学生的心灵,增强他们的感官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教育部与地方教育部门积极响应号召,计划本学期增设多支学院合唱团,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参与到合唱活动中来,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与精神满足。
任宝平教授认为中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强调了创新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正如郑强、王树国等著名教育家所倡导的那样,大学不仅是传授专业知识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方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合唱作为一种简单且普遍的艺术形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个人的音乐修养和审美品味,更能在团队合作中培养学生的自律性和自省精神。
同时,任宝平教授邀请到桑植民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向佐绒老师,即兴为在场观众演唱桑植民歌。她的表演诠释了音乐对个人精神状态和生活品质具有积极的影响。任教授在提及当下流行的红歌《爱永在》的教学与演唱方法时,也强调了合唱指挥中情感投入的重要性。他通过具体的音乐作品和实际演唱示范,展现了如何通过指挥技巧和情感表达来增强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此外,任教授特别讨论了人工智能(AI)在许多领域的快速发展及其与人类能力的对比,尤其是AI无法替代的人类情感、审美和思维方式。合唱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审美品味和情感体验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任教授通过分享多个成功校友的例子,展示了美育对个人成功和职业生涯的积极影响。同时他也强调自律、团队协作等软技能在合唱团活动中培养的重要性。他提出,合唱需要团队成员需互相倾听、控制个人声音,也需要养成自律的习惯,如减少对手机等电子设备的依赖,增加思考和音乐活动的时间。
简院长与任教授亲切握手
本次讲座不仅为学生们提供了了解合唱艺术的机会,也激发了学生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追求。通过合唱,每个人都可以利用自身作为“乐器”进行歌唱,从而纠正自己的音乐问题并提升艺术感受力。他提醒我们,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不要忘记人文关怀的力量。更重要的是,合唱艺术有助于打开学生的听觉世界,提升学生们的感觉、情感和创造性,并增强幸福指数。同时也有利于构建校园文化纽带,促进美育实践与社会情感联结。
录入:谷思怡
一审 :胡烨
二审:夏卿
三审:倪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