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多向思维 成就创新人才
4月11日下午,通识教育学院与医学院共同举办了以“培养多向思维 成就创新人才”的主题讲座。本场讲座由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体解剖学与神经生物学系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学名师罗学港教授主讲,医学院副院长闵武凌主持。
罗教授通过一系列生动的实际案例与理论探讨,强调了培养具备整体观、自信心、前瞻性、责任心、紧迫感及逻辑性的医学人才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现代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医学生的职业成长指明了方向。
罗教授提出,整体观是医生处理复杂病例时不可或缺的能力。他分享了一个实习医生处理重度营养不良小孩的真实案例,指出医生应将病人视为一个整体,全面考虑病情,避免因局部操作而忽略了更大的风险。接着,罗教授讲述了如何培养医学生的自信心,通过一位实习医生质疑上级医生诊断的故事,展示了自信的重要性——它不仅来源于专业知识,更在于敢于质疑权威的精神。
关于前瞻性,罗教授提到了一名被误诊为精神问题实则患有肾癌的患者案例,提醒大家预见可能的发展方向对于疾病治疗至关重要。他还提到,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生不仅要掌握最新的医学知识和技术,还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来预测未来医疗趋势。
罗教授在讨论责任心时,引用了一位住院医生描述肾癌患者治疗过程的例子,强调医生面对复杂病例时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紧迫感方面,罗教授指出,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是每位医生必备的素质之一。
最后,罗教授通过一系列实际病例解析,展示了逻辑性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关键作用。无论是诊断还是治疗,都需要医生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没有解剖学知识,当不了医生,仅有解剖学知识,同样当不好医生”罗教授的这句话提醒我们在医学上,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思维的锤炼,只有通过多项思维,将理论与实践,科学与人文紧密结合,才能成为真正的创新人才,为医学发展和人类健康贡献力量。
这场讲座通过对实际案例的深入剖析,深刻阐述了现代医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六大核心素养。这不仅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更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医学人才的重要保障。
罗学港教授以解剖刀为引书写对生命的敬畏,用显微镜做眼洞察医学真谛。让我们以罗教授的分享为起点,继续探索,勇于创新,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录入:谷思怡
一审 :胡烨
二审:夏卿
三审:倪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