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通识视野

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动态通识视野

《我与地坛》——在绝境中寻找生命的光

发布日期:2025-04-27 浏览次数:

《我与地坛》——在绝境中寻找生命的光


“一个人出生了,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 史铁生用这句话叩开《我与地坛》的大门,也叩击着每个读者的灵魂。

在轮椅与病痛困住肉体的岁月里,他用一支笔凿开精神的裂缝,让地坛的每一片落叶、每一缕风,都成为生命哲学的注脚。今天,让我们走进这座“精神避难所”,感受绝望与希望交织的生命史诗。

轮椅上的朝圣者

图片

史铁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思想家,他的生命轨迹与写作紧密相连。在双腿瘫痪的沉重打击下,他依然坚韧不拔地追求着生命的真谛,用文字记录下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他的作品,如《病隙碎笔》、《务虚笔记》等,都充满了对生命、爱情、信仰等问题的深刻探讨,展现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图片

21岁那年,一场高烧让史铁生永远失去了奔跑的权利。北京友谊医院的病床上,这个曾经驰骋篮球场的青年,却在绝望中听见了文学最初的召唤。地坛公园的四百多年古柏见证着这个特别的"信徒"——他每天摇着轮椅穿过晨雾,在斑驳的红墙下写作,在落叶簌簌声中参悟生死。

"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这振聋发聩的领悟,让无数在深渊边缘徘徊的读者,第一次触摸到了生命的韧性。

地坛三重奏

时间寓言

地坛曾是明清帝王祭地的神圣场所,却在时光中褪去辉煌,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史铁生在这里度过了十五年光阴:看古柏苍苍,听虫鸣窸窣,他说:“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十五年的轮椅轨迹,碾过地坛的四季轮回。史铁生在这里目睹古殿檐头的琉璃从辉煌到剥落,却在坍圮的砖瓦间读懂了永恒——"太阳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

母亲的倒影

书中最催泪的篇章,是那些“欲言又止”的细节:  

母亲悄悄跟在儿子身后去地坛,却从不打扰;她为儿子的写作提心吊胆,只说“出去活动活动”;  直到她猝然离世,史铁生才在合欢树下顿悟:“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那些未曾说出口的牵挂,最终化作文字里最温柔的刀锋。

众生相册

长跑教练、醉酒的老人、捕鸟的汉子...这些地坛的常客在史铁生的笔尖起舞,构成了一幅存在主义的浮世绘。他们用各自的方式诠释着:活着本身就是庄严的仪式。

图片

经典摘录

——“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愚氓举出了智者,懦夫衬照了英雄。”  

—— “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要你身临其境去闻才能明了。”  

——“人的故乡,并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

——"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 "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结语

图片

如果你正在经历迷茫、焦虑或失去的阵痛,这本书会像一双手托住你下坠的灵魂;如果你习惯用“鸡汤”对抗生活,它会用更深刻的真实刺痛你,再治愈你。

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我与地坛》值得被逐字咀嚼——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救赎,不是抵达完美,而是与残缺共生。”

“苦难既然把我推到了悬崖边缘,那就让我在这悬崖边坐下来,顺便看看悬崖下的流岚雾霭,唱支歌给你听。”——谨以本书,献给所有与命运温柔抗争的人。




录入:谷思怡

一审 :胡烨

二审:夏卿

三审:倪磊